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蔡觉轩哀辞 宋 · 熊庆胄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六四、《事文类聚翰墨大全》戊集卷五、《蔡氏九儒书》卷七、《宋元学案补遗》卷六七
西山之阳有名儒,曰觉轩先生姓蔡氏西山隐君子之子也。
西山是为庆元之党人,紫阳朱子题其墓,尊之曰先生
乃今有孙,是似其祖,人复以先生尊之。
先生行甚高,度甚夷,所学盖自孔氏,将进而未止,隤然处顺,渊乎似道,是可谓能世其家矣。
人士敬之,府公聘之,诸公贵人又荐之。
自山中特起为命士,将典教于州郡,以觉后学。
先生辞焉,有避莫得,使者书币在门,先生惊焉。
已而得微疾,钩深探微,涵茹古今,穷昼夜益不懈,心怦怦以悸。
越数日,竟正襟危坐而逝。
呜呼!
先生者,可谓顺理安常者矣,顺受其正者矣。
山中之君子野人,皆惊呼失声甚哀。
豫章熊某,其同门婿也,是有世旧,哀有甚焉。
思昔求道未获,盖将以紫阳之敬程子者请事于左右。
先生曰:「子知言也,益友也,奚师之足云」?
顾念斯言,辅仁服义,庸非得易道之益谦也欤!
斯文日衰,吾道如线,良可哀已。
于是修其辞曰:道之大原兮在天,待夫人兮弘焉。
维圣贤之述作,斯有觉于民先
慨先觉之寥寥,传后觉兮于一编。
凛正性而不踰,妙探赜而无前。
蹇濩落而不偶,将白首于山泉。
方抱道之将进,忽随化而溘然。
岂斯世之纷庞,不可得而参肩。
抑闻道而既早,不复畀其耆年。
将定命之有终,斡旦昼而推迁。
仰高天而难问,慨神理之幽玄。
繄修名之有立,尚磅礴于八埏。
满庭芳 庆隐士六月廿九 宋 · 无名氏
 押阳韵
诗礼传家,不名则利,谁能袖手安常
惟君宽厚,无较短论长。
且自深居简出,清闲处、管甚炎凉。
年未老,方逾强仕,家富更平康
秋声,风欲作,留一荚,伏暑将藏。
大贤初度日,对此称觞。
叹凤帏虽冷落,喜御、得宠专房。
见说宁馨少长,螟雏箕、学更高强。
得闲趣,山中宰相,何必事侯王。
朱守中提宫帖 宋 · 孙觌
 出处:全宋文卷三四六○、《鸿庆居士集补遗》卷一○
愁病更攻,不果寓状。
示诲慇勤,以喜以愧。
具审即日侍奉安常
故事,祠宫佚老少年筮仕官次不出家庭,䌽衣华发,照映一时。
近世以来,如公家父子之盛,绝无而仅有者也。
尚阻詹近,千万加护。
左朝请大夫权发遣抚州庄公行状 宋 · 仲并
 出处:全宋文卷四二四三、《浮山集》卷四
公讳安常字子尚
其先出维扬,后徙常之宜兴,至公三世矣。
世以儒术长者著称乡闾。
僖简公以道德文学被遇考,扬历中外,为时名臣,庄氏之门益大。
公少简重,既长,乃独彊敏于学,偕其昆季有声庠序间。
僖简既通显,得任子,次且及公。
公不以门阀自侈,益攻苦为文,试有司率居高等,遂擢政和二年上舍第。
僖简方持使者节于外,第名之日,考临轩,知公僖简子,顾辅臣曰:「此庄徽子也,容止甚似其父」。
由是辅臣知考故不忘僖简,即日自两浙转运使召还,公亦亟被选擢,列于学官
公初以黄甲授青州益都主簿,未赴,改监惠民药局,又改广亲宅宗子学正
二年,为太学录
又二年,为博士
外制简严,不轻褒予。
公之迁博士也,独盛称「学行之美,既试可观」,且曰「贤关养士,众建师儒,兹焉有称,朕必因任」,盖公之迁,用士大夫之望如此。
公自初声名籍籍,既为成均先生,士之执经请业者相属,皆得所未闻。
又严惮公,不敢为纤芥非义。
终岁,所隶弟子员升合选者比他博士所隶为多,亦常无一人附丽于罚者。
有司奏课称最。
众人趋竞权门,美官显秩,如意而得。
公独萧然与诸生商略经旨,以奖进后辈为己任,期不负所职而已。
同列声名出公下者,反超擢光显无虚月,姻故皆盛言撼公,公曾不少贬。
方力丐补外,踰年,改秩提举京西南路学事。
僖简忧,服除,权发遣南剑州
锄彊植弱,倒屣寒士,赋徭以时,人便安之。
时宣和八年也。
会中原俶扰,诏起诸路勤王之师。
南剑与福为唇齿邦,福又帅藩也,一旦调发,徒以犒劳小不如意,群卒啸呼为乱。
守臣,朝廷近侍也,死焉,一路骚然。
使者睨不敢制,加厚其糗粮金缯,苟欲趣之去境上尔。
公面折诸使者,又移书谓曰:「京师有急,待勤王之兵至此,甫受甲也,而敢戕其帅,尚可责以援王室耶?
且此不除,他郡效尤,或响应滋煽乱尔,使者忍视此耶」?
不听,敌益张甚。
南剑,盛旂鼓金甲顿城下,肆为恶语,居人惴惧,至欲挈老稚去之。
公先敌之来,阴为战守计盖甚密,邦人未之知也。
敌至几月,果分毫无所得,则皆反虞公追袭之,不敢进。
其徒使来告曰,众畏公威,已相戒秋毫不犯福州者,某长某营某卒,共二十人,愿执之以示悔,且乞假道。
僚属欲勿许,公曰:「非诸公所知也,吾有备矣。
且胁从何罪」?
众果缚致二十人者,公会僚属于溪上受之。
馀党望公逡巡无哗,绝溪而北,郡以帖然。
其后朝廷用公之请,诛此二十人者,馀皆释不问。
解印之日,郡人既不忍去公,又后太守到郡才三日,丁内艰
建安兵变,南剑亦邻邦也,邦人又大恐,相与谋曰:「前日福州之兵窥伺吾城郛,微庄使君,吾属无噍类矣。
乱,而吾郡适无守将,得庄使君,庶几复活我众」。
乃列公前日城守状告于部使者,乞留公。
使者交檄,公不得已复视事。
三月建安之寇平,即日去郡。
使者以功最闻于朝,公曰:「职当尔耳,邀功岂吾心耶」!
南剑诵公至今焉。
权发遣处州
处于浙东郡小而僻,公至,惇尚恺悌,攘剔弊蠹。
时方大旱,公至则雨,民歌谣之,亦且安公矣。
未数月,主管台州崇道观
阅三年,除权发遣抚州
未行,复请祠,于是主崇道祠者三请,凡八年,遂致仕。
子璹为金坛,迎公之官。
绍兴十六年十二月己亥,终于金坛之官舍,享年七十有五。
累官自将仕郎凡十迁,为左朝请大夫
初室宜人张氏,早卒。
宜人石氏,亦先公十三年卒。
六男子,长则璹也,右宣教郎、知镇江府金坛县事。
次琯,前监潭州南岳庙
玙,婺州兰溪主簿,皆右迪功郎
玠、璋、璠,皆将仕郎
四女,长归承务郎庆祖而卒,次归左奉议郎仲某,次归右从政郎、新淮东总领钱粮所准备差遣王直谅,季尚幼。
孙男女四人。
公天资高明,出人远甚。
初不为过中惊世之行,然其所蹈履,人亦不能及也。
覃思经术,议论多得世儒之所未到。
晚年视听不衰,亦未尝一日舍书不观。
待宗族姻党礼称其情,不以势利为厚薄疏戚。
与人交久而益亲,初不为世俗诩诩相说,后亦无反眼而绝也。
唯于小人平居为不善者,言之至切齿。
然以非意来,卒含容销去之,不唯不怒而已。
端居深念,不妄发一语。
士有质疑请益者,言皆会理,不为枝蔓,龂龂乎如可以疗饥也。
南剑归,不出里闾者累年,守处又不数月而归,奉祠之请至于三四。
异时流辈登禁近、声闻烜赫,与亲姻之势力可以援公者不少,公视之曾不一介意,亦不以相汲引望人。
视诸子日自进于学,则喜见色辞。
戒家人妇女,勿以家事毫发扰其志。
训诸子以行己立身之要,则曰某事古人所以为也,可为;
某事古人不为也,不可为。
反复再三,必诸子心受神听而后已。
故诸子皆知学问源流,言行亹亹有家法。
出而仕者守官箴,有廉直称云。
乡饮酒礼行,县令以乡人之意奉公为乡老,诸子衣冠粲然侍侧,乡人夸焉。
故窃观公之出处平生而益知至诚之道可恃而终身也。
公尝自谓平日事亲、事君、居官、临民、处乡邑、诲子弟与存心养性以事天者,唯一诚字,无他术也。
然公初不为表暴以求信于人,以祈报于天也。
而其侍僖简则为令子弟,僖简爱焉。
游场屋则为材进士,士子推焉。
太学则为名师儒,后学宗焉。
临两郡则为良太守,郡邑安焉。
退而家居,则为乡先生,为贤父兄,人人爱重焉。
而康宁寿考,以令德终,有子有孙,流庆未艾。
天之所以惠贶公者又如此,诚之不可掩也,于公岂不益信哉!
金坛与诸弟将以十七年三月乙亥奉公之柩合葬于宜兴君山乡紫花坞石氏宜人之墓,遵治命也,则相与属某,泣且言曰:「先大夫窀穸有期,唯行治不可不书,请以属子」。
某再辞不能,则再泣曰:「知先大夫莫如子详」。
某度不得辞,亦泣曰:「知公详则信莫如某」。
于是状公之世与官次、躬行、阀阅如右。
若铭镵诸幽,垂信后世,则以俟立言之君子。
过石马 明 · 张天赋
未到浏阳理民社,先闻浏阳有石马。
石马巍然倚半空,编氓周人处其下。
石马作怪时夜鸣,周人作怪时横行。
我今奉命来石马,人马俱听吾叮咛。
马为物之精,人为物之灵。
马归天厩为云锦,人归皇极为俊英。
礼义生富足,公卿出白屋。
田地宜勤耕,诗书宜广读。
毋玩法,毋欺公。
毋奸盗,毋奸雄。
安常守分无烦恼,鼓腹尧天日月中。
乞昭明太皇太后策立之功奏元祐四年五月 北宋 · 梁焘
 出处:全宋文卷一七八五、《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二七
臣恭闻太皇太后亲立皇帝,嗣兴大业,功德明被,天下共知。
所以垂帘之日,中外归心。
窃闻蔡确辈贪天之功,以为己力,扬言籍籍,自号有社稷大功,当时清议,已不能容。
太皇保护圣躬,今踰五年,而奸党又阴相造作语言,反覆诞妄,自以为功,以动摇国家顺理安常之势。
故忠臣义士,不胜其愤,建言乞深治其事,明正其罪,以昭太皇陛下之功德。
臣谓可以立辨,不待究治而后见也。
臣昨夜召过河阳,见知州事邢恕,臣语次问云:「闻皇帝即位前,太皇抱官家登先帝御榻问肆赦,云与皇子转官,先帝颔之,则是太皇圣虑已决,知否」?
云:「此事亦闻」。
又云知当时十日以前,太皇于宫中大计已定。
臣以素为蔡确所厚,臣遂又问云:「是时大臣曾入未」?
云:「未曾入」。
臣云:「如此则是事本出于太皇也」?
云:「是如此。
兼曾见一书,具说本末,皆出太皇」。
臣又问得之何人,云得之甚详,不须问。
又臣问其书语,不肯尽道,但及其略,云旬浃以前,大计已定。
此书必在宫中,可考虚实。
伏望圣慈指挥,检寻降出,或失其书,乞下取索副本进入,复以付外,明示廷臣。
仍勒具析此事所得因依,以其书付史馆,书之国史,更为别本,藏之宫中,择谨厚宫人掌之。
近来邢恕司马康等欺罔诬诞,语言反覆,此事甚大,不可不早辨。
〔贴黄〕臣谓蔡确等久误先帝至诚听委,叨窃富贵,先帝后知其恶,未及施行。
今日陛下以至公柄任贤者,尽逐造乱之人,以嗣成先帝之志。
小人恐失名位,百计怀奸,交结诞妄,无所不至,无复愧耻忌惮,以幸复进。
早来虽蒙皇帝陛下宣谕,云当时事甚分明,在臣以为在太皇则不可不早辨明,使奸人诡计,不复敢萌于心。
伏望圣慈,详察其语与之人,其真实忠正,可以嘉赏,欲乞因此特与推恩奖录。
之罪亦乞加察。
书中如果有此语,即与在外扬言有社稷之功事迹不同,可以见恕反覆之奸,乞加诘责,重置严宪
上以明皇帝孝德,昭明太皇大公至正策立之功,下以绝群凶诬诞之奸。
邓润甫不宜典诰司谏熙宁九年十月 北宋 · 蔡承禧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八
访闻邓润甫上章,乞参用旧人,又乞除二府,又乞用恬默持重之人。
外议喧传,以为实有此论。
臣与润甫同为陛下耳目之臣,固不当论其非是,然事系国体,臣居言责,不敢私顾形迹,不以悉陈。
臣窃以自古人君,必因所遇之时,以用所得之士。
当天下无为之际,则所用者多宽闲博厚之人,而其弊尝至于媮堕而事日因循。
方天下有事之时,所用者多精明强敏之士,而其弊尝至于峭刻而仁恩疏削。
以赵、魏之老而治滕、薛,则茍简之患不胜;
以滕、薛大夫而治赵、魏,则烦滋之害立见。
汉武内崇经术,外攘夷狄,而不可用晋室浮虚之臣;
晋武宽容臣下,放弛纲纪,而不能用汉庭材智之士。
故有国者相时而择士,明君必量职以授人。
伏睹陛下即政以来,嫉时已久,思除历世之弊,务振非常之功。
作兴人材,绳督吏职,无论于旧,不间于新。
取材则小臣皆得以面陈,去害则大臣不可以幸贷。
有善不嫌于亟进,有恶不吝于速降。
故理财治农之方,求之近古而未有;
养士训兵之法,蠹于百年而一新。
然其兴事之初,尚多徇俗之士,自不孚于正道,顾胥动以浮言。
或初是而卒非,或本同而末异。
以持循为适治,以拱默为安常
陈事则是于古而忘于今,语治则丧其精而守其稗。
以匪懈夙夜为希旨,以不顾毁誉为躁求。
群谤万端而无穷,圣虑一志而不惑。
争之积日而才定,勤以累年而粗成。
今若以傲上从康为可贤,以违道干誉为当进,非惟交戾于政体,恐遂渐变于时风。
求旧之言,虽云有据,《书》曰「人惟求旧」,又曰「图任旧人」,乃盘庚一时之诫言,非先王政治之本意。
润甫不根于实,不考其由,不论其人之是非,不言其器之适否,概以新旧为说,必分先后以庸。
是则尧之共、鲧久任,而不复元凯之进登;
汉之绛、灌常用,而固宜终、贾之削逐。
唐太宗必专用敬宗、义府,而王圭、马周宜毕世屏除;
唐明皇必祗尊姜皎、王琚,而宋璟、姚崇可终身冗废。
建言若此,其意谓何?
臣又闻,惟人君然后专驭臣之权,为冢宰然后总诏王之义。
非所宜言者寘法,越俎代庖者有诛。
御史,肃臣工而执法者也,天子曰辟而勿辟,天子曰宥而弗宥。
谏官,正人主而补阙者也,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天下。
又曰:「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礼乐必天子出,变习俗故也;
征伐必自天子出,命大臣故也。
润甫职在谏司,乞除政府,殆不知其所职,亦何足以备官?
二府固圣虑之所关,大臣非近列之宜荐。
以臣度其所谓,可以见其厥心,第祗拜其一员,亦足收为私惠。
考其志向,足见倾邪。
臣又闻《周礼》曰「以庸制禄,则民兴功」,而不曰以能制禄者,能而不为用,则先王所不得而赋禄。
文王之能官人,诗人作《棫朴》以美之,曰:「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盖古之圣王以髦士奉璋,左右趣之为美也。
王能持盈守成,诗人为《假乐》以嘉之,曰:「百辟卿士,媚于天子。
不懈于位,民之攸塈」。
盖古之贤士又以媚于天子、不懈于位之为懿也。
臣观文王之盛时,而成王之治际,皆以左右趣之之为美,咸以媚于天子之为嘉。
使相与言于朝曰「我恬而不进为嘉」,相与诫于家曰「我默而不语为美」,则孰与治天下之事,孰与成天下之功?
又闻古之善治天下者,必曰兴能,次曰举逸民,修废官。
逸民者,朝廷之偶遗,而非自以异世离俗也,不闻曰兴恬。
古之盛世,询事考言,又曰:「知言以知人」,而不曰考其缄默。
议论若此,疏鄙可知。
盖贤者必知命而不疑,者必知时而自竭。
知命则或显或隐,而非系于一曲;
知时则有用有舍,而岂蔽于一隅。
王陵具体之戆,不若陈平之一奇;
周勃没齿厚重,不若张良之一策。
是则有才者未必恬默持重,恬默持重者未必实有才能。
若信其言,实害于政。
且今救弊理剧拯棼,尤须勤事之人,岂容玩世之士?
彼恬矣默矣,何补于天下之士,而又逐逐以爵禄予之乎?
臣观润甫秉笔,粗娴辞章,持论本无体理。
庸回当路,而初无一言;
默逐已行,而惧有后忧。
谬为塞责之言,深怀济恶之计。
访闻其言曰:「吕惠卿之贬,已去不仁」。
又曰:「练亨甫之黜,尚为未善」。
此乃阳为诋斥而阴幸报复,内荏奸谄而外示刚方。
所谓假直以售邪,托真而贾伪。
加以罢软畏懦,束之高阁而有馀;
观望憸壬,投诸四裔而为晚。
润甫见任典诰、司谏二职,若以公议,不合冒居。
臣辄轻言,望赐宸断。
范纯夫(一○ 惠州1097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八九四、《苏文忠公全集》卷五○ 创作地点:广东省惠州市
某谪居瘴乡,惟尽绝欲念,为万金之良药。
公久知之,不在多嘱也。
子由安常,燕坐胎息而已。
有一书,附纳。
长子迈自宜兴挈两房来,已到循州,一行并安。
过近往迎之,得耗,旦夕到此。
某见独守舍耳。
次子迨在许下。
子由长子名迟者,官满来筠省觐,亦不久到。
恐要知。
六郎妇与二孙并安健。
过去日,留一书并数品药在此,今附何秀才去。
如闻公目疾尚未平,幸勿过服凉药。
暗室瞑坐数息,药功何缘及此。
两承惠锡器,极荷意重。
丹霞观张天师遗迹,傥有良药异事乎?
令子不及别书,侍奉外多慰。
子功之丧,忽已除祥,哀哉,柰何。
诸子想各已之官,某孙妇甚长成,旦夕到此矣。
庞安常(三 翰林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苏文忠公全集》卷五三、光绪《蕲水县志》卷一八
端居静念,思五脏皆止一,而肾独有二,盖万物之所终始,生之所出,死之所入也。
故《太玄》:「罔、直、蒙、酋、冥」。
罔为冬,直为春,蒙为夏,酋为秋,冥复为冬,则此理也。
人之四肢九窍,凡两者,皆水属也。
两肾、两足、两外肾、两手、两目、两鼻,皆水之所升降出入也。
手、足、外肾,旧说固与肾相表里,而鼻与目,皆古未之言也,岂亦有之,而仆观书少不见耶?
以理推之,此两者其液皆咸,非水而何。
仆以为不得此理,则内丹不成,此又未易以笔墨究也。
古人作明目方,皆先养肾水,而以心火暖之,以脾固之。
脾气盛则水不下泄,心气下则水上行,水不下泄而上行,目安得不明哉。
孙思邈用磁石为主,而以朱砂、神曲佐之,岂此理也夫。
安常博极群书,又善穷物理,当为仆思之。
是否?
一报。
某书。
与胡道师(一黄州1084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二、《苏文忠公全集》卷六○ 创作地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
庞安常为医,不志于利,得法书古画,辄喜不自胜。
九江胡道士,颇得其术,与余用药,无以酬之,为作行草数纸而已。
且告之曰:「此安常故事,不可废也」。
参寥子病,求医于胡,自度无钱,且不善书画,求余甚急。
余戏之曰:「子粲、可、皎、彻之徒,何不与下转语作两首诗乎」?
庞二安常与吾辈游,不日索我于枯鱼之肆矣。
按:《外集》、《志林》「二安」作「胡二君」。
苏子容(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六、《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卷六五、《宋代蜀文辑存》卷二○
向来罪谴皆自取,今此量移之命,已出望外。
重承示谕,感愧增剧。
以久困累重,无由陆去,见作舟行溯洛,夏末可到也。
公所苦想亦不深,但庸医不识,故用药不应耳。
蕲水庞安时者,脉药皆精,博学多识,已试之验,不减古人。
度其艺,未可邀致,然详录得疾之因,进退之候,见今形状,使之评论处方,亦十得五六。
可遣人与书,庶几有益。
此人操行高雅,不志于利,某颇与之熟,已与书令候公书至,即为详处也。
更乞裁之,仍恕造次。
庞安常1080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七、《宝书斋法书赞》卷一二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轼启:适恰遣人奉启,辱教,且审起居佳胜。
召食固当依命,为章宪武昌见候,轼来日又斋素,必难趋赴,且望恕察。
晚当拜见。
匆匆奉启,不一。
轼再拜安常处士足下。
子明(三)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二七、西楼帖
轼启:因循久不奉状,亦多时不捧来诲,倾系殊深。
即日远想尊体佳胜,侄儿女各无恙。
乡人到者,皆言兄临政,精敏之誉,甚慰想望。
轼此并安常
五月生者婴儿名叔寄,甚长进。
子由陈州安,八月中生一女,名宛娘,必已知之。
曾托石嗣庆秘校附书并公服□必达
兄去替更只半年,必且为东上之计,不知会于何处?
轼自到阙二年,以论事方拙,大忤权贵,近令南床捃摭弹劾,寻下诸路体量,皆虚,必且已矣。
然孤危可知。
春间,必须求乡里一差遣,若得,即拜见不远矣。
忠义古今所难,得虚名而受实祸,然人生得丧皆前定,断置已久矣,终不以此屈。
远书,不敢覼缕,略报免忧耳。
冬寒,千万善保尊重,不备。
弟轼再拜都曹子明兄、县君二嫂左右。
十月廿八日
圣散子叙1083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一○、《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卷二一、光绪《蕲水县志》卷一八、《中国医籍考》卷四五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昔尝览《千金方·三建散》云:「风冷痰饮,症癖痎疟,无所不治」。
孙思邈特为著论,以谓此方用药节度不近人情,至于救急,其验特异。
乃知神物效灵,不拘常制,至理开惑,智不能知。
今仆所蓄《圣散子》,殆此类耶?
自古论病,惟伤寒最为危急,其表里虚实,日数證候,应汗应下之类,差之毫釐,辄至不救,而用《圣散子》者,一切不问。
凡阴阳二毒,男女相易,状至危急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守完复,更不用诸药连服取差,其馀轻者,心额微汗,正尔无恙。
药性微热,而阳毒发狂之类,服之即觉清凉。
此殆不可以常理诘也。
时疫流行,平旦于大釜中煮之,不问老少良贱,各服一大盏,即时气不入其门。
平居无疾,能空腹一服,则饮食倍常,百疾不生。
真济世之具,卫家之宝也。
其方不知所从出,得之于眉山人巢君谷。
谷多学,好方秘,惜此方不传其子。
余苦求得之。
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
巢初授余,约不传人,指江水为盟。
余窃隘之,乃以传蕲水庞君安时
安时以善医闻于世,又善著书,欲以传后,故以授之,亦使巢君之名,与此方同不朽也。
清泉寺1082年3月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八、《苏文忠公全集》卷六八、《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八、《诗话总龟》卷四六、《古今法书苑》卷四二、《古今图书集成》文学典卷二五一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清泉寺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
余将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得疾,闻麻桥人庞安时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安时虽聋,而颖悟过人,以指画字,不尽数字,辄了人深意。
余戏之云:「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
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
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
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难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是日,极饮而归。
庞安时见遗廷圭墨108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七二、《苏文忠公全集》卷七○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吾蓄墨多矣,其间数丸,云是廷圭造。
虽形色异众,然岁久墨之乱真者多,皆疑而未决也。
有人蓄此墨再世矣,不幸遇重病,医者庞安时愈之,不敢取一钱,独求此墨,已而传遗余,求书数幅而已。
安时蕲水人,术学造妙而有贤行,大类蜀人单骧。
善疗奇疾。
字安常
知古今。
删录张仲景已后《伤寒论》,极精审,其疗伤寒,盖万全者也。
医士清溪居士丘通甫震亨。乃父吕两府文德客,通甫为吕婿吴兵部日起客)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阳韵
乃翁挟艺专淮乡,使死者生危不亡。
远如扁鹊师长,又如近世庞安常
所交者谁龙虎骧,真李临淮郭汾阳
军门出入一药囊,精兵十万无金疮。
参苓硝石雄附,补泻虚实调炎凉。
晚择所从遨真扬,郤家太尉王东床。
有子有子跨灶郎,半夜衣传肘后方
清溪居士清名香,心欲识面形参商。
迩来解后古馀杭,其言亹亹慨以慷。
七表八里谁能详,三部九候吾独臧。
八十一难声琅琅,素问灵枢腹为箱。
望形察色起仆僵,馘俘二竖完膏肓。
伤寒足脉根膀胱,过经七日妖灾禳。
度彼没溺君为航,浅学不识空望洋。
若有人兮云锦裳,饮君一剂寿而康(自注:徐容斋真州,服君一剂,末疾愈。)
赠君诗篇金玉相,贯月夜虹光燄长。
乾坤六合何茫茫,生民性命孰翕张。
惟将惟相惟医良,良将无人战卒戕。
良相无人贤士藏,良医无人彭作殇。
焉得万笔千缣缃,屈君著书肩岐黄。
单庞二医108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
蜀有单骧者,举进士不第,颇以医闻。
其术虽本于《难经》、《素问》,而别出新意,往往巧发奇中,然未能十全。
仁宗皇帝不豫,诏孙兆与骧入侍,有间,赏赉不赀。
已而大渐,二子皆坐诛,赖皇太后仁圣,察其非罪,坐废数年。
今骧为朝官,而死矣。
尔来黄州,邻邑人庞安常者亦以医闻,其术大类骧,而加以针术妙绝。
然患聋,自不能愈,而愈人之疾甚神。
此古人所以寄论于目睫也耶?
骧、安常皆不以贿谢为急,又颇博物通古今,此所以过人也。
元丰五年三月,予偶患左手肿,安常一针而愈,聊为记之。
庞安常善医1082年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八○、《苏文忠公全集》卷七三 创作地点:湖北省黄冈市
蕲州庞安常,善医而聩。
与人语,在纸始能答。
东坡笑曰:「吾与君皆异人也。
吾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非异人而何」?
幽居 其一 明 · 刘渊甫
 押鱼韵 出处:海岱会集卷三
敞扉隔廛市,过往无尘车。
旁人多笑僻,吾独守吾庐。
草色自青青,当门不须锄。
出门步先懒,延客发才梳。
不沽帘肆名,即同岩穴居。
何以度岁时,赖有古人书。
陋巷岂不足,高栋空有馀。
违世甘所终,安常独晏如。